《红发女郎》(荷兰语原名:Het Meisje met het Rode Haar)是1981年由荷兰导演本·韦尔邦(Ben Verbong)执导的一部战争题材剧情片,改编自二战时期荷兰抵抗组织女英雄汉妮·沙夫特(Hannie Schaft,1920-1945)的真实事迹。影片于1981年9月17日在荷兰首映,1985年由中国引进公映,由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配音,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引进的重要欧洲战争电影之一。
图片
导演:本·韦尔邦(Ben Verbong)编剧:本·韦尔邦、彼得·德·沃斯(Pieter de Vos)
影片以二战末期为背景,讲述荷兰女大学生海尼·沙夫特在恋人胡戈的影响下,逐步走上反法西斯抵抗道路的故事。她加入荷兰抵抗组织“锄奸团”,参与暗杀纳粹走狗、运送秘密传单等地下活动。由于她天生一头醒目的红发,为避免暴露身份,她不得不频繁染发伪装。然而,在一次通过敌人关卡时,因头发褪色显露红色而被捕。在审讯中,纳粹发现她染发的秘密,最终于1945年4月17日将她枪决于北荷兰省海滩,此时距欧洲战争结束仅不到一个月。
图片
影片以审讯为主线,穿插回忆,展现海尼从一个普通学生成长为坚定战士的心路历程,也表现了她在面对死亡时的勇气与尊严。
图片
影片原型汉妮·沙夫特(Hannie Schaft)是二战期间荷兰著名的女抵抗战士,被誉为“红发女郎”。她出生于1920年,曾是法律系学生,因反对纳粹占领而投身地下抵抗运动。她与同伴一起执行刺杀、破坏、情报传递等任务,因其红发特征成为纳粹重点通缉对象。1945年4月,她在执行任务时被捕,不久后被枪决,年仅24岁。
图片
荷兰解放后,1945年11月27日,荷兰政府为她举行隆重国葬,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及王室成员亲自出席,以表彰她的英勇与牺牲精神。她被视为荷兰抵抗运动的象征之一,至今在荷兰仍有广泛纪念。
图片
影片采用非线性叙事,通过审讯与回忆交织,强化了人物的心理张力。红发作为身份象征,贯穿全片,既是她魅力的标志,也是她悲剧命运的导火索。
主演Renée Soutendijk凭借对海尼的塑造获得国际影坛关注,其表演被认为“精准呈现了人物从坚定革命者到悲剧英雄的转变”。
图片
1985年引进中国后,影片在上译厂配音的加持下,获得广泛好评。许多观众对片中女主角的英勇与牺牲精神印象深刻,称其为“震撼人心的女性英雄传记片”。
图片
影片曾入围第3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,竞逐金熊奖。
图片
片名翻译:荷兰语原意为“红发女孩”,中文译为“红发女郎”,既保留了原意,又增强了文学色彩。
影片不仅是荷兰二战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成为中国观众了解欧洲抵抗运动的重要窗口之一。
以下视频来源于译影留声-译制片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金鑫优配,新立方配资,线上股票配资代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