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转凉,我家厨房又开始飘起骨头汤的香味了。说来也怪,明明都是炖汤,为啥有的人炖出来汤色奶白、肉香四溢,有的人却总是带着股腥味,汤色还发灰?今天就跟大家分享我奶奶用了60年的炖汤秘诀,关键就在于这"两不放"!
骨头汤的江湖地位
在中国人的饮食江湖里,骨头汤绝对算得上是"扫地僧"般的存在。看着朴实无华,实则功力深厚。小时候感冒,妈妈会熬一锅;坐月子时,婆婆会炖一锅;就连现在去火锅店,服务员也会热情推荐:"我们家的汤底可是用大骨熬了8小时!"
但就是这么个家常到不能再家常的汤,却让无数厨房新手栽了跟头。我闺蜜上周还跟我抱怨:"按照网红食谱放了十几种香料,结果汤喝起来像中药!"其实啊,炖骨头汤真没那么复杂,关键是要懂得"做减法"。
揭秘"两不放"黄金法则
经过我多年实践和请教老师傅,终于悟出了这个让骨头汤好喝的终极秘诀——"两不放"。先别急,咱们得从选材开始说起。
展开剩余80%选骨头的门道
老话说"骨中三宝"——筒骨、脊骨、扇骨。筒骨骨髓多,适合追求浓香;脊骨肉多,适合爱吃肉的;扇骨最便宜,但炖久了容易散。我个人的心头好是牛筒骨配猪扇骨,牛骨出香,猪骨出鲜,完美CP!
重点来了:买骨头一定要让摊主帮忙剁开!骨髓暴露出来才能充分释放精华,这是汤色奶白的关键。
第一不放:料酒
没想到吧?很多教程第一步就教人用料酒焯水,其实大错特错!老师傅说,料酒确实能去腥,但也会破坏骨头自带的鲜甜。骨头中的呈味物质是脂溶性的,酒精会带着这些宝贝一起挥发掉,最后汤是没腥味了,鲜味也没了。
那怎么去腥呢?我的秘诀是:
骨头冷水浸泡2小时,中途换两次水
焯水时放几片姜、一段葱,大火煮开立即关火
焯完的骨头用温水冲洗,千万别用冷水!热胀冷缩会让肉质变柴
骨头冷水浸泡2小时,中途换两次水
焯水时放几片姜、一段葱,大火煮开立即关火
焯完的骨头用温水冲洗,千万别用冷水!热胀冷缩会让肉质变柴
第二不放:复杂香料
见过有人炖汤放八角、桂皮、香叶吗?快住手!这些香料霸道得很,会把骨头汤变成卤肉汤。清汤派掌门人王师傅说过:"好汤靠的是食材本味,香料永远是配角。"
我家只用三样:
老姜:去皮拍松,5片足够
白胡椒粒:10粒装纱布袋
陈皮:指甲盖大小的一块(这是广东老师傅教的秘方)
老姜:去皮拍松,5片足够
白胡椒粒:10粒装纱布袋
陈皮:指甲盖大小的一块(这是广东老师傅教的秘方)
让汤色奶白的魔法
现在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!记住这个"三字经":大火滚:水开后保持大火15分钟,让油脂乳化小火焖:转小火慢炖2小时,我一般用砂锅中途不加水:一次加够,中途加水会破坏乳化效果
有次邻居阿姨来串门,看见我炖的汤惊呼:"你这是加了牛奶吧?"其实这就是大火催白的魔力。如果汤不够白,可以加个煎过的鱼头或者两块鸡爪,胶原蛋白能让汤更浓稠。
加盐的时机有讲究
小时候总看妈妈在汤炖好前加盐,一直不明白为啥。后来才知道,过早加盐会让肉质变紧,鲜味物质释放不出来。我的经验是关火前10分钟加盐,然后盖上盖子焖一会儿,这样咸味能渗透,又不会影响炖煮过程。
盐的用量也有讲究,先放正常量的三分之二,喝的时候再补。有次我手抖放多了盐,急中生智扔了俩去皮土豆进去,结果意外收获了天然味精,汤变得更鲜甜了!
骨头汤的百变吃法
炖好的汤可以直接喝,但我更喜欢玩花样:
煮面:汤热好下龙须面,撒葱花,秒杀所有方便面
蒸蛋:用汤代替水蒸蛋,嫩到能吸着吃
涮菜:当火锅汤底,比外卖健康多了
冻高汤:多余的分装冷冻,煮菜时加两块
煮面:汤热好下龙须面,撒葱花,秒杀所有方便面
蒸蛋:用汤代替水蒸蛋,嫩到能吸着吃
涮菜:当火锅汤底,比外卖健康多了
冻高汤:多余的分装冷冻,煮菜时加两块
炖汤这件事,说难不难,说简单也不简单。有时候越想追求完美,反而离美味越远。就像人生,适当的留白才能凸显本真。下次炖汤时,不妨试试这"两不放"法则,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呢!
你家的骨头汤有什么独门秘诀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炖汤故事~
发布于:陕西省金鑫优配,新立方配资,线上股票配资代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